體育老師能不能當班主任?要不要增加中小學的體育課?體育作業如何布置?為減少校園里的小胖墩、小豆芽,去年以來我省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布置體...
體育老師能不能當班主任?要不要增加中小學的體育課?體育作業如何布置?為減少校園里的“小胖墩”、“小豆芽”,去年以來我省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布置體育家庭作業。
在今年合肥市兩會上,體育作業、體教融合、校園足球等話題也成為不少市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如何減少 校園里的“小胖墩”“小豆芽”?
市政協委員營云:推進“體教融合”
近年來,校園里出現了許多“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如何提升學生綜合身體素質,市政協委員營云帶來一份“體教融合”的建議。
營云表示,一直以來,體育課與文化課的博弈中,體育課處于弱勢,學校體育長期處于“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
這份建議中,營云還給出了一組更為直觀的調查數據:2018年起,省教育廳印發相關文件,要求各高校體測的優秀率達6%。雖說及格率基本在90%左右,但優秀率卻基本不超過1%。在這種背景下,“體教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營云表示,“體教融合”的第一步,是要開齊開足體育課,配齊體育老師,并為體育教師、兼職教練等工作者建立完善、多元的評價和激勵體系,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營云還建議,要在經費、訓練場地、設施、教練員、裁判等硬件和軟件資源上實現融合。“沒有資源的深度融合,體教融合很可能浮于形式、流于表面。”
體育老師不能滿足足球教學怎么辦?
市政協委員李黎:配齊補足足球專業教師
“近年來,合肥青少年足球工作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李黎表示,比如,專修足球的優質教練員、體育教師相對缺乏;部分學校的足球場地設施、器材等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和訓練的需要;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尚待完善,高水平的校園足球賽事相對較少等。
李黎建議,應加快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招聘、選調、人才引進等方式配齊補足足球專業教師。足球專業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的,通過外聘、走教和購買社會服務等途徑解決;積極引進達到國家足球教學資質認定的專業足球教練到合肥開展足球專業培訓、教學、訓練等工作;組織實施足球教師的業務培訓,增加外出觀摩和交流的機會,提高足球教練員的足球業務水平。
同時,可通過新建、改擴建、共享和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強化校園足球場地建設。
此外,可加大與社會足球場地的合作,形成政府引導、全社會各類主體共同參與的氛圍,嘗試構建“場地+賽事+訓練+活動”的良性互動體系,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足球文化。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什么體驗?
市政協委員靳民斌:納入中小學“課后三點半”服務
合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包含了“課后三點半服務”。在今年市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靳民斌帶來了一份中小學生體育相關的建議,建議將開展體育活動納入中小學課后“三點半”服務的主要內容。
靳民斌還建議,要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探索科學合理的留置體育家庭作業,做好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銜接。建立健全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廣泛開展校園足球、籃球聯賽,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師資培訓活動。
當前,合肥已有部分體育老師“嘗鮮”當上了班主任。對此,靳民斌認為,體育教師身體健康、協調能力強,擔任班主任有更多時間管理班級,能更好發揮其教學管理優勢。
“積極推進體育教師任班主任,由教育部門推動、學校組織實施,用兩年左右時間,積極推進合肥中小學每個年級都有一個班級由體育(美術、音樂)教師擔任班主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靳民斌建議。